北區:文化局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文化局─地方藝文推手,打響新竹玻璃名號


  局外牆面結合新竹風的意象,以萬片鋁製方形風車展現的裝置藝術,直接為文化局的藝文推手角色做了最佳代言。只是這場風與藝術的對話中,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蚊子館」故事。直到民國75年10月31日,文化中心以全省最小的格局開館啟用,卻因「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各界並不看好。幸好科技產業漸有起色,在半導體「矽」原料的啟發下,同樣使用「矽」創作的玻璃,為地方藝文發展找到翻身契機。

  民國84年,第一屆「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在戶外搭帳蓬方式,引進國際大師聯展,打破玻璃工藝與藝術隔閡,開啟民眾欣賞的視野。從此2年1次的玻璃藝術盛會,為新竹文化找到定位目標。這是台灣唯一以「玻璃」為主題的藝術節,也是台灣玻璃文化躍升為國際矚目的切入點。

  千禧年元旦晉升為文化局,視野更大,並掌理歷史建築、史蹟、民俗及有關文物、文獻、古物、民族藝術之保存、維護與再利用,民俗藝術傳習,地方文史工作推展,以及各種表演、藝術展覽及圖書推廣教育。每到黃昏,戶外公共藝術「竹影城跡」石雕周圍都是散步人群,小朋友嬉戲期間,情侶則坐在角落竊竊私語,畫面溫馨又幸福。

 

編輯: / 潤稿:
  • 眷村生活情境區,以造景手法保留眷村即將消逝的獨特生活容貌。
  • 文化局的外牆,結合新竹風的意象,設計成鋁製方形風車。
  • 文化局展覽廳內展出各種藝術作品。
  • 國際玻璃大師為新竹市創作的戶外藝術品,矗立在文化局旁。
  • 文化局戶外公共藝術「竹影城跡」石雕,以新竹的「竹子」為意象,非常親切。
  • 文化局內圖書館經常擠滿閱讀的小朋友。
  • 演藝廳內經常演出高水準的藝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