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魯瑪克部落
             

卑南鄉 二:達魯瑪克部落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達魯瑪克部落─位於中央山脈之東的魯凱族部落


  傳說中,達魯瑪克族人原發祥於中央山脈南端肯杜爾山(海拔2000公尺)一帶,為尋求適合居住且物產豐盛之地,歷經數次遷移,於數百年前,遷徙到中央山脈南端東側,海拔600公尺的卡帕里瓦地區,建造石板屋居住,以狩獵、採集及種植小米、芋頭、蕃薯維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達魯瑪克正式列入歷史記載,最早出現於西元1647年荷蘭人的戶口資料中,將達魯瑪克列為「敵蕃」。而在達魯瑪克部落也有一口耳相傳的歷史故事:


  有婦女到溪邊挑水時,發現一群嘴巴會冒煙(應是抽煙)的紅髮人,於是急忙跑回部落,告知有陌生人入侵。當時有一對兄弟很勇敢,又很會奔跑,聽到有陌生人入侵,立刻前去殺敵,殺了很多人並割下頭顱,最後留下一人,只割其舌頭,未取頭顱,使其無法告訴別人taromak 的秘密。


  這段歷史可能發生在17世紀荷蘭佔領台灣時,部分荷蘭人未經許可就到達魯瑪克部落的領土內探勘而被殲滅,這可能是達魯瑪克被荷蘭人列為「敵蕃」的原因。


  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滿清政府開始銳意經營東台灣,稱達魯瑪克部落為「大南社」。日明治31年(西元1898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為研究台灣的原住民族,也曾翻山越嶺到這個神秘部落,進行人類學調查,並留下珍貴的照片。


  好景不常,日本為便於管理原住民部落,施行理蕃政策,於日大正12年至15年(西元1923至1926年)間,強迫達魯瑪克族人從山上的卡帕里瓦遷至比利良(irila),昭和16年(西元1941年)再遷到現址定居。原以為從此可安穩過日,那知民國58年的中秋夜,艾爾西颱風來襲,颱風帶來的焚風由中央山脈吹襲而下,星星之火卻釀成嚴重的火災,茅草屋一夕之間全毀,許多家庭痛失親人,共有200餘人受傷,47人死亡。這場大火,震驚社會各界。隨後在政府及各界的協助下,於原地展開重建家園的工作,費時經年始告完成。因「大南」村,音近「大難」,遂改名為「東興」村,不過今多仍以達魯瑪克舊名稱之。


  八十多年前,達魯瑪克被迫離開家園,歷經水災、火災、被殖民、被同化的磨難,傳統文化已逐漸流逝。十餘年前,族人開始覺醒,發起恢復部落傳統文化運動,並於民國85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在熱心學者的協助下,族人展開部落尋根之旅。民國89年起,達魯瑪克族人在祖靈的呼喚下,克服萬難,一步步重回荒煙蔓草的卡帕里瓦舊部落。至民國97年5月,陸續完成了青年集會所、頭目家屋、祖靈屋及常民家屋之興建,並獲「黑猩猩媽媽」珍古德博士(Dr.Jane Goodall) 三度造訪祝福。如今,珍古德博士已是達魯瑪克的一員,獲長老賜名lavaoos。達魯瑪克也因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理念與國際珍古德協會一致,成為第一個加入國際珍古德協會「根與芽」小組的原住民部落。


  重建舊部落,除了希望找回人與土地及文化的連結,更希望體現先民的生活,尤其是回歸老祖先與自然共存的採集文化。在卡帕里瓦隨手一摘,就是一把一把的野菜,大家吃得安心又環保。族人根據過去的採集經驗及市場需求,選出具有永續採集潛力的植物,包括大葉楠果實作為香料,愛玉子果實做愛玉凍,山豬肉、食茱萸、假酸漿、山柚、糯米團、角桐草、長葉腎蕨、刺柄碗蕨、廣葉鋸齒雙蓋蕨及山蘇花等嫩葉作為可口野菜,黃藤心、玉山箭竹等嫩芽筍,以及月桃莖做編織品等,成立「南島採集館」進行運銷、研發料理、外燴服務等。並在卡帕里瓦舊部落舉辦「部落留學」與「部落生態旅遊」等研習活動中,安排採野菜、洗愛玉等課程,這就發展為達魯瑪克特有的「野菜文化」。


  如果你想到卡帕里瓦舊部落尋根,可先到部落入口處達魯瑪克守護神紀念碑前祭拜,祈求一路平安;再往前走,就可看到東興村的牌樓與重建紀念碑矗立在路中;然後進到村裡,只見改建完成的水泥屋整齊地排列著,村外四周環繞著大片農田,村民生活悠閒;在部落裡閒蕩,或許會與歌手沈文程來個不期而遇。出了村,往前走到大南溪下游的文化廣場,這裡是達魯瑪克一年一度的「小米收穫祭」舉行的場所,此時在外地的族人大都會返鄉參加;祭典中又以盪鞦韆為活動的高潮,族人會載歌載舞直到深夜。


  一路往前,是比利良遺址,如今已成斷垣殘壁;再往前走,便到桑樹溪,溪水終年清澈,溪邊生態豐富,是夏天溯溪的好去處。過了桑樹溪,開始往目的地卡帕里瓦舊部落前進,大約走了2小時蜿蜒的山路,最後到達海拔約600公尺的卡帕里瓦,也就是達魯瑪克數百年前生活的地方。


  先至入口處守護神祭拜,不久,青年會所出現眼前,周邊環境優美,青年學子即在此體驗先民的生活;往山坡上走,常民家屋映入眼簾;再往上走,就可看到頭目家屋與祖靈屋,可惜的是,頭目家屋目前已倒塌。


站在重建的卡帕里瓦舊部落上,仰望肯杜爾山,俯看大南溪,遙想達魯瑪克的男人馳騁山林狩獵,婦女在山坡地上耕種,小孩在屋前玩耍,這應該是達魯瑪克八十餘年前的生活寫照吧!


 



編輯: / 潤稿:
延伸閱讀
滿清統治下的達魯瑪克
珍古德協會
  • 部落林道發電廠卑南山區野趣多
  • 民國91年於卡帕里瓦舊部落重建完成之青年集會所。
  • 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於日明治31年( 西元1 9年)在卡帕里瓦攝得的家屋與人物。
  • 民國97年於卡帕里瓦舊部落重建完成之常民家屋。
  • 黑猩猩媽媽珍古德博士三度造訪卡帕里瓦舊部落。
  • 東興村牌樓。
  • 達魯瑪克部落入口處的守護神,是族人的精神象徵,更是祭祀、祈福、庇佑族人生命財產及部落平安的聖地。
  • 於卡帕里瓦舊部落之青年集會所前辦理研習活動。
  • 達魯瑪克部落與文化廣場。
  • 收穫祭中之魯凱族勇士舞。
  • 比利良遺址之教堂廢墟。
  • 溪水終年清澈的桑樹溪。
  • 前往卡帕里瓦舊部落蜿蜒的山路。
  • 卡帕里瓦舊部落入口處的守護神。
  • 卡帕里瓦舊部落青年集會所周邊環境優美。
  • 可惜的是,卡帕里瓦舊部落的頭目屋目前已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