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區:墩仔腳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墩仔腳就是現今后里市區一帶,在日昭和10 年(西元1935 年)地震中,墩仔腳死傷的人數最多,所以該次震災又稱作「墩仔腳地震」。地震後,本區實施都市計畫,日政府要求以木構造建屋,以減少傷害。目前走在后里街,仍可見到許多木建房屋,都是震後重建的。


日昭和9 年,內埔庄役場廳舍(今后里區公所)落成,此廳舍歷經墩仔腳地震及九二一地震,至今屹立不搖。后里區公所為磚造建築,屋頂木結構、鋪黑瓦,建築物外觀開有數個拱窗,以利室內採光。外牆貼有黃褐色「十三溝面磚」,具有防空保護色的功用,外觀簡潔而不失變化。
區公所後面廣場建有一座「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每年舉行超度法會,為后里人重要追悼之所。
鎮安宮是墩仔腳的信仰中心,主祀媽祖。地震前原祀玉皇大帝,稱為墩雅堂。震後曾數度更換位址,民國55 年新建廟宇並舉辦入火安座儀式。
走在平安路的油車間、醬油行;民生路的豬血湯、四村路的肉丸、炸粿、資生老診所等,皆可重現舊年代的記憶。

編輯: / 潤稿:
  • 花卉與鐵馬的組合
  • 紀念1935 年墩仔腳大地震的地震紀念碑。
  • 市定古蹟內埔庄役場(即后里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