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建築風情:臺中火車站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火車站是民眾記憶空間的重要建築物之一,許多的悲歡離合與送往迎來,總是在車站內一幕幕上演著。日明治41 年(西元1908 年)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開通,在臺中公園舉行臺灣縱貫鐵路全通式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來臺參加通車典禮,為此臺灣總督府特別在臺中公園內興建湖心亭,作為迎接貴賓及慶典的場地。


由於當時正值街區改正(即都市計劃),積極推動火車站前的都市計劃,使兩旁的道路景觀煥然一新,特別是新盛街(今中山路)兩旁的街屋建築及綠川各橋樑的建設,讓臺中市贏得「小京都」美譽。
第一代的臺中火車站為木構造建築,日據時期,由於市區發展及車站空間不敷使用,臺中火車站進行改建,日大正6 年(西元1917 年)完成了臺中火車站第二代車站,稱為「臺中驛」,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臺中火車站主體建築。
臺中驛改建採自由古典風格,火車站一樓為磚造建築,屋頂採西式木造屋架,並覆以銅板瓦。臺中火車站的建築中軸線設置鐘塔,形成當時臺中市的地標。
車站的立面,外觀以紅磚牆面配上白色水平飾帶,是日本建築師辰野金吾的風格。火車站的山牆下方,裝飾有臺灣本土盛產的香蕉、鳳梨、蓮霧等水果紋飾,將臺灣外銷日本的農產品裝飾其中,極具趣味性與本土性。
進入火車站,月臺上的鐵架雨庇,是日據時期的原物,有「雙斜撐鋼構樑架」及「拱型鋼構樑架」等造型,使用至今已逾90 餘年,讓旅客免於日曬雨淋。目前臺灣僅存新竹與臺中火車站保存此種鐵架雨庇,更顯得彌足珍貴。
臺中火車站後站為昔日台糖公司的中南站,日據時期由「帝國製糖會株式會社」所經營使用,當時鄉村的甘蔗均載運至臺中市的台糖總廠製糖供內外銷,中南站以五分車與太平、霧峰、草屯往來頻繁。民國50 年代隨著汽車客運的發達,五分仔車即結束營運,將中南站改為臺中後站。
民國89 年起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完成的《藝術家傳習、創作及相關展示場所專案評估》中,提出了《鐵道藝術網路》的構想。位於臺中後火車站的鐵路倉庫遂改成二十號倉庫,成為第一個實驗的地點。在政府的經援下,二十號倉庫有許多藝術家進駐。

編輯: / 潤稿:
  • 走訪小京都、文化城
  • 具有古典建築風格的臺中火車站。
  • 月臺上的鋼架仍為日據時期的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