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媽祖樓天后宮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媽祖樓位於忠孝街尾,原為清代臺灣軍工道廠的出口河道,叫做「哨船港」,也是府城大西門外五條港北方的河道。地方耆老口傳,廟址原來是一個工寮,先民自大陸移居此地時,將媽祖香火安放在工寮的閣樓上,離去時未把香火帶走;而後來的住民與往來五條港的船隻常於夜間看見紅色毫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追查發現是工寮閣樓中的湄洲媽祖香火,認為是媽祖顯靈的結果。故在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眾人集資建廟,因為是媽祖香火安奉閣樓上而建此廟,故命名為「媽祖樓」,現列為歷史建築。媽祖樓曾經多次修建,廟中壁間石碑,碑文記錄清道光年間修建廟宇的過程,其中建廟的捐資備材與百工匠作之各項細節帳目,樣樣鉅細靡遺,讓人讀來猶如神遊古境,親身經歷建廟的過程。


  媽祖樓正當忠孝街路衝,一轉進忠孝街後,抬頭遠望即可見媽祖樓,就像當年傳說般,航行在河道上的船隻,看到發出紅色燈光指引方向的香火閣樓,指引著大家往媽祖樓天后宮前去。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下一景點 | 金安宮
  • 媽祖樓天后宮1
  • 媽祖樓天后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