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五條港:海安宮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海安宮創建於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由三郊―蘇萬利、金永順、李勝興在西定坊港口首建小廟。林爽文事件發生後,福康安奉旨來臺平亂,以廟額一盞紅色的燈籠為指引平安入港,事後感念媽祖的庇佑,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率官兵重建為三進式的大廟,由郡守楊廷理主其事,並賜皇帝御匾「佑濟昭靈」。


  可惜這座規模宏偉的大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昭和20年(西元1945年)3月,遭受美軍飛機的轟炸,廟堂大部分燒燬,惟以花崗岩雕刻的一對古龍柱安然無恙。戰後重建,民國64年落成,始成現在的樣貌。現在的海安宮是一座三進式的廟宇。殿與後殿之間的天井,尚保存著那對未被燒燬的古龍柱。廟內的執事董錫坤特別介紹,廟宇的左右兩側有2座口呈日、月形的古井,正好成為一個「明」字,稱為「日月井」或「龍虎井」。端午節日正當中時,井水平面映出太陽,所汲取之水,即為「午時水」,據說可以袪除百病;平時則成為社區在停水期間的替代水源。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上一景點 | 風神廟
下一景點 | 藥王廟
  • 海安宮1
  • 海安宮2
  • 海安宮3
  • 海安宮4
  • 海安宮5